快捷搜索:  

万钧客:数字“负”能要不得

"万钧客:数字“负”能要不得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"

形式主义人人喊打。全国政协委员、温州大学(University)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在今年(This Year)全国两会上,选择替“表哥”“表姐”说句话,“对于基层工作者而言,一些‘数据系统’不但不能为他们(They)减负,反而成了层层加码的增负”。反对形式主义,持续替基层减负,是为了让基层工作者把更多时间、更好精力用在真抓实干、为民服务上。

但事实上,少数基层为“表哥”“表姐”减负,数据多跑路“跑偏了”,沦为了“数字捆绑”。诸如,有些地方为了数据好看,为了工作留痕,“表哥”“表姐”除了完成纸质表格和数字表格“双重任务”,还要去上级各部门的APP上写问卷、打卡、拍照、拍视频等,不仅不能“减负蓄能”,反而加重了形式主义和额外负担。所以说,唯点击率论英雄,数字赋能莫成数字“负”能,让基层工作者陷入无谓事务而无可奈何。

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价值是实践的指引。从侧面来看,“表哥”“表姐”之所以成为人人反感和调侃的“梗”,正在于形式主义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,源头直指扭曲和变形的政绩观和价值观。归根结底,把基层工作者从表格中解绑出来,甩掉“表哥”“表姐”的标签,还需从树牢正确价值观与政绩观做起,切实让求真务实、担当作为之风充盈基层。

形式主义是表现,官僚主义才是根子。本质上说,数字赋能“离了谱”,往往正是个别领导干部作风“不着调”,明明知道工作实绩在现场、国策落实在“民间”,偏偏爱看“好看的数据”、坐着听“好听的汇报”,就是不愿下基层、走田间、进地头,畏惧麻烦、害怕(Afraid)群众(Masses)、脱离基层。故此,欲撕掉“表哥”“表姐”负面标签,还得从纠偏官僚主义入手,方能真正让数字发挥优势,聚焦解决难题、朝着推动工作而“赋能”,而非成为捆绑基层工作者手脚的“负能”。

“数字”也是一把双刃剑。用得好,能够让数字多跑路、办事少跑路、群众(Masses)不跑路,增进基层社会(Society)治理的执行力和效率,让群众(Masses)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,更会转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与形象。相反,数字用得不好,沦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“工具”,只会令基层工作者背负“表哥”“表姐”的包袱,也影响在基层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口碑。总之,让数字真正围绕实干担当转、聚力办好实事用,才能撬动基层百姓群众(Masses)幸福(Happiness)感和获得感。

为之则易,不为则难。当然,数字赋能是一项系统性、复杂性工程,运用数字赋能并非易事。但只要真心用情去做,就能把数字赋能运用好。诸如贵州省推行村级基础数据“一张表”统计变革,合并归类、统筹兼顾、标本兼治,提高工作效率、优化服务流程,真正为基层“表哥表姐”减负。从这点出发,树立正确价值观,大兴实干之风,盯紧痛点卡点堵点,因时制宜、实事求是、精准发力,就能将数字赋能效应真正发挥出来。


万钧客:数字“负”能要不得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665) 踩(98) 阅读数(6435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